照理来说,水应该是无色无味的,可我们却经常能尝出水的味道和口感,比如甜、苦、软、硬。 这不难理解,毕竟我们日常喝的水并不是纯水,而是混合了各种矿物质和杂质。这些物质来自自然环境(如岩石、土壤)以及人工处理用到的试剂(如氯气),包括铝、铁、锰、钙、镁、钾、钠、氯、碳酸根、碳酸氢根、硫酸根、硝酸根等,它们通常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。 决定水软硬的主要是钙离子和镁离子,烧水壶底下沉淀的水垢主要就是它们和碳酸根、硫酸根结合后形成的沉淀物。
总溶解固体(TDS)被用来表示水中矿物质含量高低。软水的总溶解固体不超过75毫克/升,大于这个浓度,我们就会觉得水喝起来没那么润口了。
另外,过多的镁离子或锰离子会让水产生涩味;过多的铁离子则会带来苦味和金属味。 水的温度和pH值也会影响水的口感。水温15℃和~25℃比较适口。水的pH值小于6.5时,可能出现金属味;高于8.5会觉得像苏打水。 从水中尝出甜味则是最令人疑惑的,因为甜一般来自有机的糖类,而饮用水是不含糖的。很多人提出,当水中的某些矿物质(如钠、钾)达到一定比例时,就能让人尝出甜味,但缺乏实验依据。
更靠谱的研究发现,水能够冲洗掉舌头上抑制甜味感受器(TAS1R2和TAS1R3)的物质,获得解放的甜味感受器被重新激活,让大脑产生了“甜”的感觉。例如洋蓟所含的绿原酸盐和洋蓟酸盐就会抑制甜味感受器,吃完洋蓟再喝水就有明显变甜的效果。
觉得水甜还可能是心理效应,比如在筋疲力竭时喝到的山泉水,让人觉得苦尽甘来,以及某些广告给的心理暗示。